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重组后首次实验室建设战略研讨会

2022年6月9日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当代楼101会议室召开了重组后首次实验室建设战略研讨会。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胡骏教授主持,19位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并积极讨论。

研讨会上,吴贤婷老师以“红莲型杂交水稻优良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和思考”为题,介绍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发展历程及其耐热、耐贫瘠(氮利用高效)、耐重金属(镉低吸收)、耐盐碱、适应于机械化种植等优良性状。朱仁山老师补充介绍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1.jpg


报告后围绕红莲杂交稻的发展与利用开展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红莲型不育系自上世纪70年代创制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确立了杂交水稻三大类型之一的国际地位,也是国际上最受欢迎的杂交水稻之一。但红莲型杂交稻相关理论基础还需深入研究,建议对红莲型水稻耐高温、氮利用高效、镉低吸收等优异特性进行深入发掘;国重研究人员要协同攻关,充分发挥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独特优势,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红莲型杂交水稻国内种植面积,提高市场占有率。

2.jpg

3.jpg


与会老师充分交流后,形成以下共识:

 1.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为攥紧中国种子,实验室将针对红莲型杂交稻开展相关研究,充分利用红莲型材料,将发现优良基因、解析科学机理与创制优良种质相结合,将红莲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2.通过后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平台构建,汇合高产、优质、抗病虫、逆境胁迫等性状分子机制解析,回答红莲杂交稻为何优和怎样更优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杂交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