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hytologist:朱英国院士团队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admin
浏览量:4775
发布时间:2013/05/13
近日,本室朱英国院士课题组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The mechanism of ORFH79 suppression with the artificial restorer fertility gene Mt-GRP162”,于2013年5月7日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国际知名杂志《新植物学家》(五年平均IF=6.693)(New Phytol. 2013 May 7. doi: 10.1111/nph.12310)。通讯作者为朱英国教授,第一作者为我院胡骏博士。
该项研究在前期“The Rice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RF5 Restores Fertility in Hong-Lia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via a Complex with the Glycine-Rich Protein GRP162.”(五年平均IF=10.224)(Plant Cell. 2012 Jan;24(1):109-22)的文章基础上,继续对GRP162在红莲型育性恢复机理上的深入研究。文章通过设计新的恢复基因进行转基因验证,结果发现Mt-GRP162能够使得恢复红莲型不育系的育性得到部分恢复,通过RNA、Protein的分析揭示了GRP162在RNA水平上能够阻止不育毒性蛋白的翻译。这一研究成果再次推进了育性恢复机理的认知。
朱英国教授坚持杂交水稻研究40余年,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始终科研育人诲人不倦,始终坚持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之路。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中,课题组秉承着“高产、优质、广适、生态”的理念,选育出国审超级稻品种珞优8号等,获得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十一五“湖北高校科技转化十大成果奖”,近期更是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何光存教授培育出高抗褐飞虱的两系杂交稻不育系Bph68S及其杂交稻新组合两优234,培育出高抗褐飞虱的红莲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珞红4A及其杂交稻新组合珞优9348,产生巨大反响。红莲型细胞质是杂交水稻重要种质资源,目前推广面积已超过一亿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